沧州河间市历史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10:51:17    

河间市


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位于京津石大三角中心,隶属沧州市,属环渤海经济圈。

河间文化底蕴深厚,是拥有27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文化传承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文化百强市”,享有6张文化“名”片:“名府”,河间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名诗”,河间是“中国诗词之乡”,是《诗经》的发祥地。“名言”,河间被认为是“实事求是”的诞生地。“名人”,唐代诗人刘长卿、金元名医刘完素、民国代大总统冯国璋、当代表演艺术家冯巩、赵连甲、李国盛等众多名人均出自河间。河间市历史悠久,其建置沿革如下:

春秋时期:为燕国之域。战国时期:分属燕、赵二国。周显王扁十九年(前350年):燕文侯置武垣县。

秦朝时期:设置武垣县(今肃宁县垣城村,为河间县前身)。

西汉高帝时期:始置河间郡(治所在今献县乐成)。

西汉初(前206年):析武垣县东北部分地域建州乡县(治所在河间市冢耳村)和束州县(治所在河间市束城镇),州乡属涿郡、束州属渤海郡。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建中水侯国(治所在河间市北皇亲庄以南、献县南皇亲庄以北),属涿郡,东汉属河间国。汉文帝至汉武帝400余年间:4次建河间国,其间时国时郡。

隋朝至唐朝时期:属河间郡或瀛州。

五代时期:瀛州归契丹辖。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罢瀛州改府,河间属之。元朝至元二年(1266年):置河间路总管府,治河间(河北河间市)属中书省。明朝时期:去路存府,河间属京师河间府辖。

抗日战争时期:伪政府和抗日民主政府并存,伪县政府先后属伪河北省津海道尹公署、渤海道尹公暑、河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38年2月建立,先后属冀中区一、三、九、八公署。

建国后:河间属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改隶天津专区,后又改隶天津市。1961年5月:津、沧分后,称沧州专员公署,河间属之。1990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河间撤县设市,由沧州地区代管。1992年:沧州地市合并,河间市由沧州市代管。


近年来,河间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持续发展。在经济领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强招商引资,促进了经济的稳步增长。文化方面,深入挖掘和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河间诗经文化节等,进一步提升了河间的文化影响力。社会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福祉,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河间市将继续依托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向着建设更加繁荣、美丽、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不断迈进。未来的河间市,有望在区域发展中展现出更大的活力和竞争力,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附:河间市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

1.河间歌诗




:河间歌诗,河北省河间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汉代,是《诗经》文化在民间的重要传承形式。

河间歌诗以吟唱《诗经》为主要内容,通常在一些节令、庆典上进行演奏唱和。它采用二胡、古筝、笙等乐器伴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唱法上,演唱者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改进编创,但对于尚在口头传唱的《诗经》篇章,需遵循传统风格,一字不易。

河间歌诗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传承与发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音乐以及民间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河间歌诗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然而,当前河间歌诗面临着传承困境,传承人年事已高,后继乏人。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如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开展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等,以确保河间歌诗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后人所欣赏和传承。

2.河间皮影戏




:河间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和民国时期,是河北省河间市的一种地方戏曲。

河间皮影戏的演出形式独特,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这些剪影形象生动,色彩鲜艳,通过灯光和音乐的配合,展现出精彩的剧情。演员们在幕后操纵剪影,同时配以歌唱、念白和音乐,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强烈的视听效果。

河间皮影戏的剧目丰富多样,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这些剧目通常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教育意义,通过生动的表演向观众传递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河间皮影戏的表演风格独特,演员们需要具备高超的操纵技巧和表演能力,以展现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河间皮影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通过河间皮影戏,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此外,河间皮影戏还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其他戏曲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河间皮影戏面临着许多挑战。观众群体的减少、传承人的缺乏以及资金的不足等问题都威胁着这一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保护和传承河间皮影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对皮影戏的保护和研究、培养传承人和开展宣传活动等。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河间皮影戏的工作中来,共同努力让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鼓书暨鼓曲形式,又名“大鼓书”“西河调”“河间大鼓”等,起源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一般认为由艺人马三峰所创。20世纪20年代,西河大鼓在天津被定名为“西河大鼓”,并沿用至今。2006年,西河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河大鼓以河间方言为基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击铜板和书鼓说唱,另有专人操三弦伴奏。说唱内容以传统段子为主,如历史故事、歌颂英雄、诉说民间疾苦等。西河大鼓的唱腔简洁苍劲,风格似说似唱,韵味独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在西河大鼓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艺人,如马瑞河、朱化麟、毛贲、王再堂、张双来、郝英吉、赵玉峰、马连登、王书祥、李全林、马增芬、王艳芬、段少舫等。他们为西河大鼓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河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创演凋零,传人断档,大有消亡的危险。为了保护和传承西河大鼓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加强对西河大鼓的保护和研究、培养传承人和开展宣传活动等。

4.光明戏院


:光明戏院,又名“和平剧场”,俗称“老戏院子”,位于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十一街,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戏院,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光明戏院始建于1934年,由本城富户张、王、宋、戈、韩五家集资兴建。它仿天津“大舞台”形式建筑,具有中西结合的建筑特点。戏院主体建筑南北长42米,东西宽17米,前脸高约12米,建于三步台基上,分四层,一层开正门,二层开窗,三层正中为戏院名称“光明”浮雕大匾。

光明戏院的内部结构也十分精巧。正面是舞台,后边是宿舍,东西两厢有两排朱红色明柱。楼上两侧有包厢,可容观众千余人。观众座是条椅,戏楼栏杆底部的方格里,有当年知名画工陈铁珊画的花鸟人物画,戏台正上方画有“八仙”,相当精致。

自建成后,光明戏院成为我国北方一座较大、较完备的文艺演出场所,曾接待过众多戏曲界名门派、名剧种的名流登台献艺。1945年河间解放后,冀中行署、冀中军区机关设在河间,一些重要会议也在光明戏院召开。部队文工团及“火线”“前卫”“群众”三个剧社也在此为军民演出。1947年11月2日晚,朱德总司令来冀中视察时,在此观看了中央旧剧实验院的演出。

光明戏院是我国北方保存较完整的近代戏院之一,对研究河北省民俗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95年6月24日,光明戏院被沧州市政府公布为沧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2月7日,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冯国璋故居


:冯国璋故居是北洋军阀冯国璋的故居,位于河北省河间市西诗经村,建筑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国璋,字华甫,河北河间人,咸丰七年(1857年)生,北洋政府时期曾任副总统、代理大总统等职。他年幼聪颖,心宽志远,性情豪放,童年在家乡私塾读书,青年时求学于保定莲池书院,边学习,边谋生计,最后因贫困难支而辍学。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他进北洋武备学堂学习,由于刻苦好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1890年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留校充当教习,颇受学生敬佩。1893年投聂士成军中当幕僚,忠于职守,甲午战争中,随聂转战东北前线,屡为聂出谋划策,所以聂军战绩较佳,颇得聂士成重用,这也是冯国璋发轫的开始。

冯国璋故居建于1913年,原有房屋数百间,现存四合院式建筑一座,占地约10亩。故居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典型的北方传统民居特色。故居内部分为多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正房、厢房、倒座房等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故居的建筑结构采用了传统的砖木结构,屋顶为硬山式,门窗、梁柱等部位雕刻精美,体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水平。

冯国璋故居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冯国璋个人生活的场所,也是北洋军阀时期历史的重要见证。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冯国璋的生平事迹、政治生涯以及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故居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

此外,冯国璋故居还是河间市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欣赏到精美的建筑艺术,了解到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同时,故居的保护和利用也对于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6.刘完素墓

:刘完素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东南约10公里的西九吉乡后刘守村南。该墓是金元名医刘完素的墓地,对于研究中国医学史具有重要价值。

刘完素(约1110年-1200年),字守真,河间人,是金宋十大名医之一,自号通玄处士,世称刘河间,温病学派奠基人。他自幼聪慧,耽嗜医书,12岁时其父患伤寒病不治而亡,刘完素自此立志学医,到处求师。在一位老和尚的指教下,他苦心细研医书,三年后便会治病。经过长期学习和实践,刘完素医术日渐精湛,且医德高尚,受到人们尊崇。

刘完素行医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医术经验,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等十余部著作。他对《黄帝内经》有深入研究,提出了“火热论”的观点,对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完素墓原建于金代,后经多次修缮。墓地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墓前有石碑一通,上刻“金代名医刘完素之墓”。墓冢为圆形,高约3米,周长约15米。墓周围有松柏环绕,庄严肃穆。

1966年,刘完素墓被村人发掘,墓中有水缸两口,相合代棺(疑是庙内僧人之棺)。内有遗骨和陶制随葬品,另有墓志一块。墓碑被村人建房用为基石,现碑砆仍存。祠墓遗址至今犹存,南北长100米,北端宽约60米,高4米,南端宽约40米,高1米,呈一座梯形大土丘。

刘完素墓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刘完素的医学思想、金元时期的医学发展以及中国古代墓葬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河间市的重要历史文化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凭吊。


此外,河间市还有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如毛公墓、左敬祖墓、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纪念馆、河间府署等。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河间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相关文章推荐

  • 糕点可以冷冻吗?甜品店老板:牢记这3点,不怕糕点会变质

    买来的糕点要放冰箱吗?甜品店老板:牢记这3点,不怕糕点会变质在日常生活中,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我们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随手塞进冰箱的冷冻室,特别是吃不完的糕点,因为变质的速度比较快,家里人常常会提醒我们吃不完要记得放冰箱。但是时间久大家也会发现,放进冰箱也不是糕点保鲜的“万金油”,询问一位开甜品店的朋友

    2024-12-24 10:38:34

  • 面部黄褐斑该怎么治?这三种方法,一起用最好!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在面部对称出现,影响美观。中医治疗黄褐斑时,主要采取调理脏腑的措施,不仅要补益气血,而且还要活血化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使沉着的色素渐渐消散。具体的治疗方法从三个途径入手:一是内服药物自制参芪膏,做法是取人参30克,黄芪200克,麦冬100克,白芷50克。将上

    2024-12-24 10:23:20

  • 中医为啥推荐此时可多吃黑木耳、黑芝麻等黑色食物?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0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2个节气。古籍《群芳谱》中提到:“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是古人对小雪的直观描述。随着小雪节气到来,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昼时间越来越短,寒潮和强冷空气的活动频数也将不断攀升,天气将会越来越冷,阳气潜藏,阴气渐盛,降水量也将逐渐增多。在这

    2024-12-24 10:08:36

  • 三七之神奇功效 你了解了吗?

    三七的由来与功效三七,又称"人参果",在中医药学中被誉为"百草之王"。它生长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高海拔山区,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蕴含着无穷的医学价值。关于三七的功效,简直让人难以置信!首先,它对心血管系统有着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可以稳定血压,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三七还具有强大的抗氧化

    2024-12-24 09:53:15

  • 电烤箱可以烤披萨吗? 8寸纯手工什锦披萨教给你!

    可以 8寸纯手工什锦披萨 用料 马苏里拉芝士高筋面粉110g盐1.5g糖2.5g酵母粉2.5g橄榄油或者玉米油10g水65g视情况而定8寸纯手工什锦披萨的做法 将面粉,盐,糖,酵母粉放进盆里搅拌,再将油和水一点一点往盆里倒,边倒边搅拌。揉至表面光滑,尽可能的多揉一会,十几二十分钟差不多。(水不一定

    2024-12-24 09:38:19